PB150077.jpg

文/趙文瑜(功文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前幾天,同事帶了她女兒的畫畫作品到辦公室來和大家分享,她女兒畫的圖畫很有創意,有些圖形散發出一種自然卻又獨樹一格的特殊畫風。

其他同事好奇地問:「妳女兒這麼會畫畫,一定從小就開始『教』她畫畫吧!」同事說:「剛好相反,我並沒有特別教她要怎麼畫,只是經常提供畫畫的素材,引導她畫畫,每次她完成作品後,我都會和她一起欣賞,最後再針對畫的內容給予讚美及鼓勵。或許是每次畫畫都有愉快的互動經驗,所以她很喜歡畫圖,經常自己拿起筆來就開始畫畫。」

談到畫畫,同事有感而發地說:「記得我小時候上美勞課,老師要我們到戶外畫花園裡的風景。我看到許多漂亮的花,便在圖畫紙上畫出各種形狀的花朵,後來,想起下過雨的花園經常會出現青蛙,便在花朵上畫了一隻小青蛙(我想像著在地上跳來跳去的青蛙,學著蝴蝶跳到花朵上去採蜜)。

老師看了我的畫,把我叫到她面前,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在我的畫作上畫了一個大叉叉,並表情嚴肅地對我說:『花朵上只會有蜜蜂和蝴蝶,不會有青蛙,拿回去重畫!』受到老師嚴厲的斥責後,從此我就很少再畫畫了。

因為每次當我拿起畫筆都會想起老師憤怒的臉孔,也會不斷地問自己:『究竟要畫什麼才是對的呢?要畫什麼才不會被罵呢?』那次的痛苦經驗之後,畫筆成了我心中沉重的負擔,原本很愛畫畫的我,從此只要想到要畫畫都會忍不住頭皮發麻呢!」

因為自己有過這樣的悲慘經驗,所以她一再地提醒自己,畫畫是孩子將自己平日所觀察的、想像的以及內心純粹直接的情感表現出來的最佳方式,這樣的作品應該受到鼓勵讚美以及欣賞與理解;不當的批評和教導,只會讓孩子對畫畫產生排斥及心理負擔,這樣反而無法畫出心裡真正想畫的內容。

同事的話令在場許多為人父母者感觸良深,事實上,我們也經常在很多場合看到父母急著教導或糾正孩子畫畫,當大人不斷給予指導或負面批評時,我們經常看到孩子手上拿著畫筆,神情緊張地不知如何下筆,這樣的過度干擾,不僅影響孩子畫畫的興致,更會讓孩子在這樣的過程中產生一種負面的錯誤認知——我畫的不好,我不會畫圖。當這樣的認知一再重複出現時,孩子不僅會愈來愈排斥畫圖,更會對自我認知產生負面的觀感。

每個孩子都是天生的觀察家,也是天生的畫畫高手,從孩子純真的眼光中看到的物體最為單純直接,他們藉由簡單的線條就能勾勒出具象的圖形。少了重複與模仿,一切就顯得如此獨特及與眾不同。如果能理解與懂得欣賞孩子的作品,你就會在一次又一次的作品中看到孩子的進步,也會看到孩子在作品中想要傳遞的真實情感,那是最貼近孩子心靈深處的地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卡樂藝術工作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