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kooning1.jpg   willem de Kooning (1904~1997)

  大多數未接觸藝術的人,在聽到「抽象畫」三個字,難免會有怯步的心態。常聽到的理由,不外乎是:看不懂、太深奧、不知從何欣賞。的確,從大人的角度來看,難免會在意懂不懂的問題,加上陌生、不了解,於是嚴肅的去看待抽象這兩個字。

 

  我們不彷用比較輕鬆的角度來看抽象這兩個字,在此我先為抽象下個簡單的註解:所謂的抽象即是跳脫具象,反映在畫作上的顏色、造型都是創作者最純粹的精神寫照。許多人常常會在一個抽象畫作中去找他所熟悉的圖像符號,像是動植物、建築之類他們〝看的懂〞的形象。其實那並不是一個正確的看畫的方式,觀賞一幅抽象畫作,可以從構圖,顏色情緒間的搭配,物件的佈局去作欣賞,其實這是一種很自由而且好玩的看畫方式,有時候我們在看一件作品時可能只會單純有秋天的感覺(或許你不知道怎麼去解釋,但是它就是有這樣的感覺)、他畫的好亂我看的心情好煩燥….等等很直覺的心靈感受,這些都是觀賞抽象畫的方式,沒有懂不懂對不對的問題,你甚至不需要知道作者到底是怎麼來詮釋這張畫,最終只有作品反映給你的感受,這才是最重要的。 

  在還沒進入具象寫實階段的孩子,難免對比較具象的主題會有不會畫、畫不像的問題,而抽象畫是比較直覺性的,也就比較不會有這樣的問題產生,其實年紀越小的孩子越能享受抽象畫的樂趣。在他們下筆的瞬間,也同時反映了自我最單純的情緒,並且也能訓練構圖、物件與物件配合的能力。其實在無形中,都對孩子的創造力、邏輯能力有很大的幫助。抽象畫也可以說是藝術最純粹的原點,許多好的藝術作品、設計作品甚至建築,如果將他們的物件簡化成最單純的幾何物件來看,都會是很棒的抽象畫作。

   現在的媒體、資訊十分發達,所以孩子會很自然的去模仿他們所看到的這些圖像(這並不全然表示不好,我們每個人在學習繪畫也都是從模仿開始),同樣的,也有些家長,會以「像不像」當做孩子在藝術方面是否有進步的準則,孩子也默默的接受了這樣的觀念,學習畫出很漂亮但或許不是自己創造的圖像。其實這些孩子在繪畫方面都有很大的天份,但是如果家長能擺脫只有像不像這樣的觀念,慢慢的去接受鼓勵孩子多嚐試一些比較抽象的繪畫方式,對孩子將會是很大的幫助,我想藝術有某部份的功用是能用很普羅大眾的素材去詮釋出屬於自己的語言,而並不只是一個單純把圖畫的像卻失去靈魂的工匠。

 

     rothko2.jpg

Mark Rothko  Orange and Yellow  1956 

pollock2.jpg 

Jackson Pollock (1912-195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卡樂藝術工作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